官方微信公众账号

全国个人职场诚信公共服务平台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院校官网 > 新闻中心 > 媒体热评 > 正文
禁考三年,能遏制作弊冲动吗?
作者:熊丙奇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日期:2016/6/27 10:36:13 人气:


       去年1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教育法的决定,新修订的法律今起施行。新修订的教育法规定,考生在国家教育考试中有相关作弊行为的,由组织考试的教育考试机构工作人员在考试现场采取必要措施予以制止并终止其继续参加考试;组织考试的教育考试机构可以取消其相关考试资格或者考试成绩;情节严重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停止参加相关国家教育考试一年以上三年以下;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国家考试作弊或“禁考”3年,这看上去是十分严厉的处罚,但相比作弊所获得的“收益”来说,这样的处罚还很难遏制不法者的作弊冲动。要铲除高考作弊丑恶现象,还需推进高考录取制度改革和大学培养制度改革。

        不妨举例。一名考生,平时成绩很差,在高考考场上正常发挥,很难上线。如果作弊成功,“考出”一个不错的分数,大学将按照这一分数,无条件录取;这名学生被大学录取之后,由于我国大学普遍实行“宽出”培养管理模式,不出意外,他可以很顺利地拿到大学毕业文凭,再用这一张文凭去找工作。这是作弊所获得的“收益”。而其如果作弊失败,其付出的代价只是被禁考1年或者3年——虽然作弊已经入刑,但是,入刑的作弊行为主要指组织考试作弊,非法出售、提供试题、答案,代替考试,而一般的携带纸条、偷看他人试卷、接受他人发来的答案等,则属于进行行政处罚的范畴——而禁考的处罚,对于本来就无望考出理想分数的学生来说,几乎不是什么处罚。即便作弊被记入诚信档案,如果当事者在作弊失败后就外出打工,没有机会去考公务员、应聘国有企事业单位,也不会把诚信档案当一回事。

        这就需要检讨我国的高考录取制度和大学培养制度了。目前的高考录取制度是按考生的一次高考分数从高到低结合志愿录取,哪怕学生的平时成绩很差,可高考这次考试考出很高的分数,教育考试部门在投档、学校在录取时也必须认可,考试的功能是资格考,而非评价考。正是这种录取制度,让很多人在高考考试技巧上做文章,包括各高中学校也流行“押题”,并把押准多少高考题作为教师水平的标志。而这在国外的考试和大学的录取中是不允许,甚至被作为丑闻的。

       去年,国外雅思和sat考试机构曾取消我国内地部分高分考生的考试成绩,原因是这些学生存在押题、套题,考出与自己水平不相符的高分情况。国外考试最重要的功能是评价,考试机构十分在意评价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如果考试不能评价出学生的真实水平,考试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就会遭到质疑。同样,大学在录取时,不能只把统一考试成绩作为一方面评价指标,除此之外,还要看学生的中学学业成绩和大学面试考察成绩——一名只有统一考试分数可观,而中学学业成绩平平,大学面试考察不佳的学生,就可能被大学拒录。在国外考试和录取制度之下,学生作弊的“收益”将大大降低,就是作弊考出高分,逃过了考试机构的审查,也很难就凭这一分数被大学录取。

        国外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也让作弊者望而却步,一名学生被国外大学录取,并不意味着能顺利拿到这所大学的毕业文凭。欧美的大学有极高的淘汰率,有的大学的淘汰率甚至高达50%以上,侥幸拿到一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而无法完成学业,未达到这所学校的培养要求,结局会是一年或者两年之后就被退学。近年来,媒体接连报道,中国留学生被国外大学退学,其中就有相当数量的留学生是因为学业达不到要求。我国大学则不然,被大学录取就几乎等于拿到大学毕业证书,不但难以让通过作弊进入大学者显出原形——按理,如果作弊者的能力差,将难以完成学业——而且,也使很多学生考进大学之后就“混日子”。

        将高考变为评价考,把高考成绩作为大学录取的一方面依据;在大学入学后,进行严格的过程管理、过程淘汰,实行“严出”培养要求,这会大大减少高考作弊的收益,进而纯净高考的环境。不改革高考录取制度以及大学培养制度,只是在加大作弊处罚力度上做文章,作弊将很难消除。去年底的考研是作弊入刑后的第一次国考,而这次国考就出现泄题丑闻,舆论不解为何作弊入刑后,还会有如此严重的泄题事件发生,这就是制度的原因。我国研究生招生是以统一考试成绩作为重要的基础,划分复试线(复试的比例只有1:1.2),而研究生培养也很少淘汰。只有改革招生、培养制度同时加大对作弊的处罚力度,才能让我国的国考,摆脱作弊阴影的笼罩。

网址:www.11-22.cn 或 www.11-22.org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18612761122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京ICP备15049304号-2
主办单位
中国信息协会信用信息服务专业委员会 中国市场学会信用工作委员会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诚信评价研究中心 北京国创至信信息技术发展中心(运营单位)

档案查询网站档案查询网站档案查询网站